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!
读史书,有时候会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,因为你看到是经过选择的,甚至是篡改的记载。比如近来读《三国志》发现,汉末三国煊赫一时的沛国丁氏家族,本是曹操的妻族,甚至很可能成为曹魏的外戚大族,在史书中却有被刻意隐没的情况。
虽然丁氏家族有被刻意隐没的现象,但从史海沉钩中还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,仅仅是这些细微的线索,足以让我们看到曹氏与丁氏的密切关系。
1、曹氏、丁氏世代婚姻
曹嵩与丁氏通婚,而且是正妻。这个在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的记载中可以看到:\"(曹嵩)夫人丁氏曰太王后。\"不仅是曹嵩,曹操也与丁氏通婚,也是正妻,《三国志》中称为丁夫人。从曹操父子都娶丁氏女为妻来看,曹家和丁家关系非常亲密。
(魏武)闻(丁)仪为令士,虽未见,欲以爱女妻之。--《魏略》
另外,据《魏略》记载,曹操听说丁冲之子丁仪很有才华,虽然没有见过面,但是打算把清河长公主嫁给他,后来在曹丕的阻挠下,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。可见,在曹操心目中丁冲、夏侯惇的地位关系其实相差不愿。
夏侯渊的妻子,据史书记载是曹操的“内妹”,有人认为是曹操舅舅家的表妹,也有人认为是曹操妻子的妹妹,但不论哪种说法,夏侯渊的妻子也出身丁氏家族。沛国谯县的曹氏、夏侯氏、丁氏家族,应该是当地的名门大族,按照东汉的社会背景,他们即是同乡,又相互联姻,所以关系非常密切。
曹氏在沛国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家族,大宦官曹腾、太尉曹嵩、再到曹操,无论是财力还是政治影响力都很丰厚。古代通婚讲究门当户对,两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家族通婚,更有利于两个家族的发展。由此可见沛国丁氏至少在地方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。
2、曹操起兵,丁氏家族出人出力
曹嵩在中平四年(187)当上三公之一的太尉,和他同属三公的司空是沛国丁氏出身的丁宫,二人估计是亲戚加政治盟友关系,丁冲、丁斐则应该是丁宫的晚辈。活跃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丁冲、丁斐,后来有丁仪、丁廙、丁谧。
1)丁冲、丁仪、丁廙父子
丁冲的相关记载不多,在曹操起兵以前,丁冲已经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了,曹操为是否迎献帝而征询谋士意见时,丁冲也给曹操来信说:“您平时常常表露出匡济天下、辅佐皇帝的志向,现在到了实现志向的时候了。”
曹操迎汉献帝,丁冲大概率参与其中,并且出力颇多。丁冲按年龄,应为曹操原配丁夫人的同父兄弟、或从兄弟。小舅子跟随姐夫/妹夫征战,在两汉三国是常见的,例子太多不赘述。丁冲曾与曹操同乘车舆,有此待遇者,仅见夏侯惇。建安初,丁冲迁司隶校尉,以饮醉烂肠死。
丁冲的两个儿子,丁仪、丁廙(yi)更加出名,因为他俩参与到了曹丕、曹植的夺嫡之争中。丁仪、丁廙兄弟二人博学多才,和同样博学的曹植自小交好。再加上曹丕让丁仪没能娶成公主,所以在夺嫡之争中丁仪、丁廙兄弟站在了曹植一边。曹丕自立为帝之后,丁仪、丁廙兄弟被满门抄斩。
2)丁斐、丁谧父子
189年十二月,曹操到陈留招兵买马,丁斐前来投奔,曹操因为丁斐是同乡人,特别宽容爱护他。丁斐特别贪财,多次触犯法律,许多人向曹操请求治丁斐的罪,但曹操事后马上就原谅宽恕了他。
建安元年(196),曹操向西迎回天子到许都,丁斐被任命担任典军校尉,统领总管皇宫内外的兵马,他每次向曹操提的建议,曹操大多都会听从。丁斐在曹操征马超的时候还救过曹操的命,所以在那之后曹操更加器重丁斐,完全不在意他贪财的毛病,认为丁斐就如同自己养的狗一样,虽然贪吃,但很忠心。
丁斐之子丁谧,是曹爽的亲信之一,与何晏、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。架空司马懿、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,因此司马懿对丁谧十分痛恨。高平陵政变后,丁谧、邓飏、李胜等曹爽死党先后被捕,不久,被指控与曹爽同谋而被处死,夷灭三族。
丁氏家族的凄惨结局
夏侯氏在曹魏的地位,几乎可以与宗室皇亲相媲美,曹操极其信任夏侯惇、夏侯渊,曹丕时代则重用曹真、曹休,魏明帝曹叡临死托孤也是曹真之子曹爽。其实,丁氏家族本来地位应该和夏侯氏相差无几,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很凄惨。
1、丁夫人和曹操离婚
丁夫人本是曹操正妻、原配,由于丁夫人没有生育儿女,所以早年就收养了早逝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和清河长公主。曹昂也是曹操的长子,如果不出什么意外,曹操的继承者必然是曹昂。
文帝尝曰:“家兄孝廉(即曹昂),自其分也。若使仓舒(即曹冲)在,我亦无天下。”--《魏略》
可见曹昂当时在曹操诸子中位置最高,连阴刻寡恩的曹丕也发自内心知道、自己没资格与大哥夺嫡。如果历史这么发展,曹昂继承曹操,丁夫人自然母凭子贵,那么丁氏家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,可惜天不遂人愿。
197年曹操征张绣,曹昂、曹丕跟随军中,张绣举众投降,本来一切都很顺利。结果曹操非要收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,张绣深以为耻,在贾诩的策划下降而复叛,偷袭曹军大营。曹操猝不及防,典韦战死,曹昂让马给曹操后,死在军中。
丁夫人痛失爱子之后,常常对曹操说:“你杀了我儿子,都不怀念他!”于是不加节制地哭泣,曹操很生气,把她打发回了娘家,想让她屈服 。结果丁夫人也是非常强硬,拒不服软,最终两人离婚,曹操让丁夫人改嫁,但丁家不敢。
丁夫人和曹操离婚后,卞夫人顺利上位,因为他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: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。而且据史书记载,卞夫人不争不妒,非常贤德,所以深得曹操信任。很多人认为,曹昂战死、丁夫人离婚,是丁氏家族开始衰落的第一步。
2、曹丕诛杀丁仪、丁廙
王贬植为安乡侯,诛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弟黄门侍郎并其男口,皆植之党也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去世,曹丕继任为魏王,由于此前丁仪支持曹植,打算治丁仪的罪,转丁仪为右刺奸掾,打算让丁仪自裁,丁仪却不敢。同年二月,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,将丁仪、丁廙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。
3、司马懿灭丁谧三族
台中有三狗,二狗崖柴不可当,一狗凭默作疽囊。三狗,谓何、邓、丁也。默者,爽小字也。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,而谧尤甚也。——《魏略》
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期间,有人谤说:“台中有三狗,二狗崖柴不可当,一狗凭默作疽囊。”意思是说尚书台有三只狗(指丁谧、何晏和邓飏)要咬人,其中丁谧恃著曹爽而最为凶恶:“三狗皆欲啮人,而谧尤甚也。”架空司马懿、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,因此司马懿对丁谧十分痛恨,高平陵政变后,丁谧被夷三族。
被刻意隐没的原因探究
作为曹操的妻族的丁家,本应该如夏侯家一样,活跃在三国舞台。但翻看史书,却发现丁家的相关记载寥寥无几,似乎丁家被刻意地淡化了。关于丁氏家族被从史书中抹去的原因,有人认为是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史德有问题:
或云丁仪、丁暠有盛名于魏,寿谓其子曰:“可觅千斛米见与,当为尊公作佳传。”丁不与之,竟不为立传。——《晋书》
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《晋书·陈寿传》,收录了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的一则传闻,说的是丁仪、丁暠在曹魏时负有盛名,陈寿对他们的儿子们说:“送我千斛米,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。”丁氏不答应,陈寿果真不为他们立传,这就是所谓的\"索米立传\"。
其实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,如果仔细读《三国志》会发现,陈寿并不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。人们批评陈寿,无非就说他“索米立传”和评价诸葛亮、诸葛瞻父子的黑点,然而我确认为陈寿的评价很客观。
丁氏家族被刻意隐没的原因很简单:
第一,丁夫人与曹操离婚,丁氏家族从核心圈子逐渐淡出。
第二,丁冲一脉,丁冲稀里糊涂的死去。丁仪、丁廙兄弟在“夺嫡之争”中支持曹丕,自然遭到曹丕的打压和清算,不但从肉体上消灭,史书中也鲜有记载。
第三,丁谧把司马懿得罪狠了,最终被夷灭三族。
曹丕诛杀丁仪兄弟,司马懿灭丁谧三族,丁氏的势力荡然无存,而丁谧作为曹爽的党羽,司马懿曾经的对手和迫害者,陈寿作为晋臣,他在修史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到司马氏的立场。
一来没有显赫人物和家族势力,二来陈寿要符合司马氏的立场,那么《三国志》中刻意淡化沛国丁氏的情况也就是很好理解了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盛鹏配资-股市配资开户加杠网-配资炒股流程-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